防线筑牢安全农村食品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自2020年年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执法行动开展以来,筑牢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坚决贯彻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农村集中发力,食品坚决打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安全来自市场监管总局的防线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筑牢各地共查办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案件10万余件,农村其中案值超过50万元的食品案件68起。生产经营过期食品、安全生产经营劣质食品、防线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是筑牢主要违法类型。
据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介绍,农村全国各地在专项执法行动中总结出一些典型经验,食品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安全进一步把专项执法行动推向深入。防线
深挖案源高效打击
山东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对农村、城乡接合部农贸市场以及食品批发商、小餐馆、校园周边小超市小商店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执法检查力度,深入开展米面粮油、畜禽类、白酒、蛋类、矿泉水和地方特产食品等专项执法检查活动,采取针对性执法抽检,及时发现案件线索,从严从快从重惩治违法行为。莒县市场监管局在执法检查中查获1起“山寨”食品生产加工案,查扣涉案“山寨”大白兔奶糖33箱。临沂市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对位于城乡接合部的八愉川味麻辣烫店铺所使用的火锅底料进行抽样检验,检出罂粟碱、那可丁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当事人因涉嫌犯罪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为扎实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执法行动,跑出了“四川加速度”,抓好大案严查。该局整合部门执法资源,汇集社会力量,推动跨地区、跨部门办理案件,查办并通报一批有重大社会影响或疑难复杂典型案件。截至5月15日,全省共查办违法案件18448件、罚没款1.2亿元,办理案值50万元以上案件15件,移送公安机关199件。其中,吊销许可证16件,限制从业资格26人,对直接责任人员罚款226万元。
行刑衔接有力执法
2020年12月12日,北京市昌平区市场监管部门接到群众举报,有人非法灌装桶装水,市场监管人员联合属地派出所立即赶往现场,经过现场勘查,该场所为民宅,未取得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院内散落的加工工具表明,该场所涉嫌存在非法灌装桶装水活动。
据了解,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与公安机关、检察院线索互通、紧密协作,联合执法、协同办案,形成了一套成功的“北京经验”,特别是在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执法行动中,依托“行刑衔接”“所所衔接”工作机制,联合公安机关全面打击涉及农村地区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达到共同出击、捆绑作战的目的,对现场发现的涉刑违法行为由公安机关直接抓捕嫌疑人,免去了案件移送过程的各种繁琐程序,真正实现了无缝衔接,全面提升了工作效率。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强化执法力度,注重加强执法协作,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涉及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的,及时通报农业农村部门;发现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90件。
“三聚力”以查促治
湖南省长沙市市场监管局针对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挖根、截流、去污“三聚力”,以查促治;市场、网络、摊点“三规范”,以管促治;抽检、办案、警示“三加强”,以打促治等多项典型经验。
针对农村食品安全特点,采取“划分责任范围、强化网格管控,公示获证企业、强化动态管理,跟踪市面流通、倒追产品来源”等手段,查处无证生产的违法行为,深挖细查“黑窝点”“黑工厂”“黑作坊”。采取“日常巡查、突击检查、靶向抽查、风险排查”等手段,检查食品生产者,查苗头、找隐患、纠问题、促整改。
针对农村食品市场“品种多、渠道广、源头杂”的特点,统筹线上线下双渠道,斩断假冒伪劣食品流向农村市场的途径。紧抓线上“摸清经营主体、处置投诉举报”两个关键环节,开展大数据监测,着力破解农村地区线上食品交易存在的责任认定难、问题追溯难、消费维权难、案件查办难等问题。紧抓线下农村食品流通“赶集”式、走村串户式、送货下乡式的特点,采取“随机检查、突击检查、跟踪检查”等方法,加大送货车、逢集集市和集贸市场监管力度。
针对部分农村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知识匮乏、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对食品储藏保管不善,导致食品因保存不当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产生“受污”食品被推向市场的现象,长沙市市场监管局采取“全面梳理、列举缺陷、广而告之、相互监督”的措施,要求经营者自查不卖,提醒消费者甄别不买,组织监管者严处不放,多管齐下,防止不安全食品流向百姓。
“吹哨人”制度聚力量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创新举措,建立网络餐饮“吹哨人”制度,有效利用行业内部人士、知情人独特视角参与食品安全执法,通过建立方便快捷、安全保密的网络举报渠道,辅以举报奖励,激发行业知情人举报生产销售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违法商家的积极性,在不增加执法人员力量的基础上,达到了对不法分子进行有效震慑与精准打击的目的。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在“上海市食品安全网”开设专题栏目,鼓励群众监督举报。新修订的《上海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扩大了食品安全举报奖励范围,提高奖励标准,鼓励群众举报经营制售“三无”食品、“山寨”食品、商标侵权食品等相关违法行为。2021年1月至4月,落实举报奖励251件,发放举报奖励金额12万余元。(姜馨)
责任编辑:24
(责任编辑:热点)
-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孟刚)4月1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根据《药品管理法》等有关规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自即日起停止安喘片、盐酸克仑特罗膜、盐酸克仑特罗栓、复方盐酸克仑特罗栓、复方羟丙 ...[详细]
-
连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开展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燃气用品质量安全监管,严守燃气用品质量安全底线,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图 ...[详细]
-
中国消费者报南宁讯记者 顾艳伟)太空,遥感卫星常规监控;天空,无人机实时拍摄;地上,执法人员待命出击。7月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局组织南宁、柳州、百色、贺州市市场监管局在玉林市开展广西 ...[详细]
-
中国消费者报哈尔滨讯记者刘传江)为在食品抽检队伍中营造比学习、赛业务、强技能的良好氛围,6月下旬至10月,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将组织开展第二届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技能大比武活动。6月19日,黑龙江省市场监管 ...[详细]
-
打击网络谣言 共建清朗家园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5年4月辟谣榜
中国赴缅甸救援队需募集资金?企业信用修复需要收费?“智能驾驶”就是“自动驾驶”?短信提示社保账号状态“异常”需速办登记认证?给12306微信公众号留言“许愿”就能成功候补车票?外卖平台禁止45岁以上的 ...[详细]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高梦记者朱海)校园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江西赣江新区坚决贯彻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四个最严”要求,全面落实江西省校园食品安 ...[详细]
-
中国消费者报海口讯记者黄劼)海南省市场监管局近日公布了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行动查处情况, “白马岭红茶”“五指山金鼎红茶金毫)”“紧压贡眉• 1231”和“茉莉花茶”4款茶叶因过度包装被责令 ...[详细]
-
聚焦茶叶过度包装丨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茶叶过度包装的政策提醒函
中国消费者报南京讯记者薛庆元)为推广简约绿色消费理念,助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遏制茶叶过度包装现象,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5月31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茶叶过度包装的政策提醒函》以下简称《政策提 ...[详细]
-
宿松融媒讯 1月14日,团县委在青年之家开展“团剧青春”专场青年联谊活动。为保证活动中愉悦融洽的氛围,力求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感受到活动的温馨和趣味,团县委对此次活动精心策划和组织,设置了自由交流区、趣 ...[详细]
-
「直播0元购」革兰氏染色液、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等溶液标准物质现货供应,新客免费试用!
伟业计量现推出革兰氏染色液、磷酸盐缓冲液微生物用)、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等溶液标准物质,可作为工作标准用于日常分析和检测,检测方法评价和仪器校准等实验室质量控制。质量保障,且全部现货供应,欢迎选购!一、 ...[详细]